热门标签:

手机版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游戏攻略 >

突击虎都得靠边站!履带式底盘上究竟能带多大口径的火炮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2 06:07:46    

说到坦克底盘上所能携带的超大口径火炮,大家首先会想到谁呢?是M系“核弹”T92,还是“不要从炮口上下车”的突击虎?今天这一期,咱们就以口径为序,一同来领略一下装备在自行式履带底盘上的那些“大黑粗”!别走神,其中一些能让突击虎都自惭形秽!

突击虎:我要成牛夫人了是吗?


300毫米四式自行迫击炮(Ha-To)

日本

这是一种将陆军的三式重迫击炮与四式装甲运兵车(Chi-So,部件与四式中战部分通用)结合而成的攻坚兵器,300毫米口径的巨炮可以将重170千克的高爆弹以150米/秒的初速抛射至3千米外,能够轻易摧毁任何永备工事。在4名装填手的协作下,可以实现每小时8发的射速。该坦克仅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配备有能够抵御轻武器的轻装甲。其研发始于1943年末,至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4台样车,但由于各种原因,既未投入量产,也未进行实战。


305毫米“熊”式自行臼炮(Bär)

德国

克虏伯公司1942年5月提出的超重型突击炮方案,对虎王底盘进行了拉长(拥有10对交错负重轮!)并在后部加装了硕大的战斗室,用于容纳一门16倍径的305毫米臼炮,它能够以350米/秒的初速发射350千克的高爆弹(装药量50千克),最大射程10公里左右。全车重约120吨,装甲最厚处达到了130毫米,并针对空中威胁加强了顶部防护。至1943年项目终止,“熊”最终也只停留在了绘图板上,但对后来的“突击虎”起到了借鉴作用。


406毫米2A3“电容器”2P自行火炮

苏联

莫斯科中央军事博物馆中的2A3


一种重达64吨的战术核火炮,全长达20米,工厂代号271工程。其406毫米SM-54火炮由计划为苏联级战列舰配备的B-37主炮基础上开发,能够将570千克的弹丸发射至25.6千米外。底盘则是在T-10M底盘拉长后改进而来,负重轮增至8对,并在后4对上额外增加了液压减震器。即便如此,每次开火后车体都会因巨大的后坐力倒退数米,各类部件以至车体结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。完成建造的4台2A3除开在阅兵式上大出风头外并无太多活跃记录,很快被战术导弹取代。

1957年在红场阅兵上首次亮相的2A3


420毫米2B1“奥卡河”自行火炮(Oka)

苏联

尽管2A3并不算一种成功武器,其后继型号2B1依然在1957年亮相,工厂代号273工程。它采用一种新研制的420毫米滑膛炮,光炮管长度就足有20米(全车长26米),能够将750千克的弹丸发射至45千米外!其底盘依然是基于T-10M的设计,构型类似2A3,但优化了设计,使得全车重量下降到55吨左右。炮管四周安装了格外粗壮的减震器,但依然无法抵消恐怖的后座,据称在试射时车体后退了5米。这种华而不实的装备仅建造一台,在红场上好好震撼了一番西方记者后,很快在1960年与2A3一道退役。

圣彼得堡中央炮兵博物馆中的2B1


535毫米D-80S自行迫击炮

苏联

基于MT-LB的535毫米自行迫击炮与火箭助推弹


苏联工程师对口径的“野望”绝不会止步于420毫米,在1969年,OKB-9设计局提出了一份基于拉长的MT-LB装甲运兵车底盘,搭载535毫米D-80S线膛式迫击炮的疯狂方案,可以425米/秒的初速发射重达905千克(战斗部约420千克)的火箭增程弹,最大射程约60千米,可配备高爆、集束或战术核弹头,最大射程上的圆概率误差约为550米。配备的辅助装填装置可以在-7/-10俯角区间内工作。不过,相比骇人的口径,该坦克的战斗重量仅有16吨,倒也满足设计之初的轻量化、高机动要求,但随着D-80火炮项目在1970年被叫停,所有相关的载具的开发也一并终止。

535毫米自行迫击炮的射击状态

D-80S早期方案的木模


540/600毫米“卡尔”自行臼炮(Karl Gerät)

德国

正在补给弹药的540毫米卡尔臼炮


起源于1936年莱茵金属公司提议的超重型攻城火炮概念,在1940至1942年间先后生产了7台。早期型“设备040”装备一门600毫米重型臼炮,所配备的重型穿甲弹可穿透至少2.5米厚的混凝土,射程约4.3千米。后期型“设备041”换装了身管更长但口径稍小的540毫米炮,对混凝土的侵彻能力提升到了3.5米。坦克战斗重量高达140吨,长度超过11米,高度超过4米,最大速度6.4千米/时,仅用于调整射击角度,长途行军仍依赖于铁路运输。目前仅有一台存世,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兵卡博物馆与“鼠”式一同展出。

铁路运输下的卡尔臼炮

库宾卡博物馆中的600毫米卡尔臼炮


以上就是本期为大家盘点的“履带式巨炮”合集,虽说在目前的游戏环境下,要让这些“大黑粗”们与其它坦克在随机模式中同台竞技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0,但谁又能保证它们不会在将来的某个娱乐模式中重出江湖呢?大家对此怎么看?!